
一、问题背景
热轧开坯辊在高温、高压及磨损环境下工作,堆焊修复时易出现裂纹、气孔、夹渣、未熔合等缺陷。本文从材料选择、工艺优化、操作细节三方面解析解决方案,助力提升堆焊质量与辊子寿命。
二、核心解决方案
1. 耐磨焊丝与母材的匹配策略
关键原则:低氢、高韧性、耐磨性能匹配
推荐焊丝:
LM5510Z(高铬铸铁,硬度 HRC58-62,抗磨粒磨损)
LM224Z(低碳高铬,抗裂性强,适合厚层堆焊)
禁忌:避免使用含碳量>0.3% 的焊丝,防止淬硬裂纹。
2. 焊前预处理:杜绝缺陷根源
表面清理:
打磨去除辊面氧化皮、油污、疲劳层,露出金属光泽
深度裂纹需铣削开槽(坡口角度≥60°)
预热控制:
预热温度200-300℃(可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)
大尺寸辊体采用分段预热,温差<50℃
3. 焊接工艺参数优化
工艺参数 推荐值 作用
电流 180-220A(Φ3.2mm 焊丝) 避免熔深过深导致稀释率过高
电压 22-24V 稳定电弧
焊接速度 20-30cm/min 减少热输入
层间温度 ≤350℃ 防止晶粒粗大
4. 操作细节:减少人为失误
运条方式:采用月牙形或锯齿形运条,保证两侧熔合
短弧焊接:弧长≤3mm,降低空气中氢的侵入
多层堆焊:每层厚度≤3mm,层间彻底清渣
5. 焊后处理:消除残余应力
缓冷措施:用石棉布包裹焊后辊体,冷却至100℃以下再移除
回火处理:550-600℃保温 2-4 小时,消除应力
表面打磨:检测前打磨至 Ra3.2μm,便于探伤
三、质量检测关键点
目视检查:焊缝表面无咬边、凹陷
超声波探伤:重点检测焊缝与母材结合处
硬度测试:表面硬度波动≤±5HRC
四、常见问题速查
五、结语
通过材料 - 工艺 - 操作的系统化控制,可有效降低热轧开坯辊堆焊缺陷率。实际生产中需结合设备条件微调参数,建议每批次堆焊记录工艺参数与缺陷数据,形成企业专属工艺库。
以上内容由耐磨焊丝厂家天津雷公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编辑 咨询电话:18202593233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