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堆焊工艺中,热输入如同掌控堆焊质量的 “隐形之手”,对堆焊层的组织性能、与母材的结合强度以及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。精准把控热输入,是获得优质堆焊效果的关键所在。
一、焊接参数与热输入的紧密关联
焊接电流的主导作用:焊接电流是影响热输入的关键参数之一。热输入与焊接电流的平方成正比,这意味着电流的微小变化,会对热输入产生显著影响。当焊接电流增大时,电弧的产热能力增强,更多的电能转化为热能,使堆焊层获得更高的热输入。例如,在手工电弧焊堆焊中,若将焊接电流从 150A 提高到 200A,热输入可能会增加约 78%。然而,过大的焊接电流会导致堆焊层过热,晶粒粗大,硬度和韧性降低,还可能引发咬边、烧穿等缺陷。因此,在实际操作中,需根据母材厚度、材质以及堆焊层的设计要求,精确选择焊接电流。对于较厚的母材,可适当增大电流以保证熔深;对于薄板或对热敏感的材料,则应严格控制电流,防止过热。
焊接电压的协同影响:焊接电压同样对热输入有着重要影响。虽然热输入与焊接电压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,但电压的升高会使电弧拉长,热量分布范围扩大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热输入。不过,电压过高会导致电弧不稳定,热量分散,堆焊层宽度增加但厚度减小,熔深变浅,还可能出现未熔合等问题。例如,在气体保护焊堆焊中,当焊接电压从 22V 升高到 25V 时,热输入会有所上升,但堆焊层的成型质量可能会变差。因此,要精准把控热输入,需将焊接电压与电流进行合理匹配,通过试验和经验总结,找到最佳的电压值。
焊接速度的反向调节:焊接速度与热输入呈反比关系。提高焊接速度,单位时间内堆焊层获得的热量减少,热输入降低;反之,降低焊接速度则会增加热输入。例如,在埋弧焊堆焊中,当焊接速度从 30cm/min 降低到 20cm/min 时,热输入会显著增加,堆焊层的厚度和组织性能都会发生变化。但焊接速度过快,可能导致熔池冷却速度过快,气体来不及逸出,产生气孔,且堆焊层与母材的结合不牢固;焊接速度过慢,则会使热输入过大,堆焊层组织粗大,性能下降。所以,在实际堆焊过程中,要根据焊接电流、电压以及堆焊层的要求,精确调整焊接速度,以实现对热输入的精准控制。
二、焊接方法对热输入的差异化影响
传统焊接方法的热输入特点:不同的焊接方法具有不同的热输入特性。手工电弧焊操作灵活,但热输入相对较难精确控制,其热输入主要通过焊接电流和电压来调节。由于焊工操作的稳定性和熟练程度不同,热输入可能会存在一定波动。埋弧焊生产效率高,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,热量集中,热输入相对稳定。但对于薄板或对热输入要求严格的堆焊,埋弧焊可能因热输入较大而不太适用。气体保护焊具有焊接速度快、热输入相对较小的优点,通过调节焊接电流、电压和气体流量等参数,能在一定程度上精准控制热输入。
三、预热与后热措施辅助热输入控制
预热的热输入调节作用:预热是堆焊过程中控制热输入的重要辅助手段。在堆焊前对母材进行预热,可降低堆焊层与母材之间的温差,减少热应力的产生,同时也能适当调整热输入。对于一些对热敏感的材料或容易产生裂纹的母材,预热尤为重要。例如,在焊接高强度钢时,通过预热可以减缓堆焊层的冷却速度,使焊缝金属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变,减少淬硬组织的产生,降低裂纹倾向。预热温度一般根据母材的材质、厚度以及堆焊工艺要求来确定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采用电加热、火焰加热等方式对母材进行预热,通过测温仪实时监测预热温度,确保达到预定的预热值。
后热的热输入优化作用:后热是在堆焊完成后,对焊件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。后热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堆焊层中的残余应力,改善组织性能,同时也能对热输入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。例如,对于一些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堆焊层,后热可以促进合金元素的扩散和均匀分布,提高堆焊层的综合性能。常见的后热方法有回火、退火等。回火温度一般在 150℃ - 650℃之间,根据堆焊层的材质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回火温度和时间。退火则可使堆焊层的晶粒细化,降低硬度,提高塑性和韧性。通过合理的后热措施,能够进一步优化热输入对堆焊层的影响,提高堆焊质量。
在堆焊过程中,精准把控热输入需要综合考虑焊接参数的精确调整、焊接方法的合理选择以及预热与后热措施的有效应用。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,才能实现对热输入的精准控制,获得高质量的堆焊层,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堆焊工艺的严格要求。
以上内容由耐磨焊丝厂家天津雷公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编辑 咨询电话:18202593233
|